塞納河與奧賽博物館
歐洲旅遊,  法國旅遊

【巴黎】奧賽博物館-法國3大博物館-奧賽美術館必看作品、快速入館整理

奧賽博物館(Musée d’Orsay)也稱為奧賽美術館,位於巴黎塞納河畔旁,沒說你可能不知道,這座宏偉的博物館建築,原本竟然是一座火車站。

奧賽博物館必看的大師作品有很多,包括你常聽到的莫內、馬奈、梵谷、雷諾瓦等眾多印象派、後印象派畫家,另外還有大量的雕塑作品,究竟它們放在哪裡呢? 讓我們在文章中一次告訴你。

不論你是對藝術有興趣,或是單純想一覽大師們的作品,奧賽博物館絕對是一個不能錯過的好地點。

奧賽博物館位置

奧賽博物館位置
奧賽博物館位置

奧賽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,附近是巴黎最精華的景點集中區域,對岸有羅浮宮、杜樂麗花園、橘園美術館,一旁還有因拿破崙之墓而聞名的榮軍院,要安排個一日遊、兩日遊行程都不是問題。

奧賽博物館交通

1.地鐵(metro): 最近的一站是Line 12的Solférino station。

2.RER火車: 最近的一站是C線的Musée d’Orsay。

3.巴士: 可搭乘63, 68, 69, 73, 83, 84, 87, 94

*在巴黎使用Google map來規畫交通,基本上都非常準確且方便。

奧賽博物館開放時間

星期二~星期日 9:30~18:00 (最後入場17:00),星期四延長開放至21:45 (最後入場21:00)。

公休日:星期一、5/1、12/25

*如果想參觀比較久或是安排晚上行程的朋友,可以把握一下禮拜四延長開放的特別時間。

奧賽博物館門票

2023年票價:成人16€,18歲以下免費,星期四晚場票18:00入場為12€。

租借導覽Audio-Guide,成人6€,6-12歲3.5€。

*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天免費,但當天會有多到超乎想像的遊客排隊免費入場,建議花點錢線上買一張票,可以舒服地閃過排隊人群,早早入場參觀比較實際。

奧賽博物館預約

奧賽博物館排隊人潮
奧賽博物館排隊人潮

奧賽博物館雖然可以現場排隊買票,但買票人潮超多且還要過安檢,只會讓你排到天荒地老、參觀興致全無,建議一定要先線上買票,以下有三種線上購買方式。

1.Klook及KKday線上購票: 可以用中文介面訂票,而且不用特別預約時間想去就去直接走快速通道去安檢進入場館。

Klook線上買奧賽博物館門票

KKday線上買奧賽博物館門票

2.購買巴黎博物館通票: 巴黎博物館通票共有2日、4日、6日的三種票,可以進入巴黎超過50間的博物館景點,其中當然包括奧賽博物館,而且好處是不用特別預約時間,想去就去直接能走快速通道去安檢進入館中。

Klook線上買巴黎博物館通票

KKday線上買巴黎博物館通票

3.奧賽博物館官網預定(英文): 可以直接線上刷卡買票,需選擇進場時間依照預約的時間,走快速通道閃過排隊人群直接去安檢。

奧賽博物館官網訂票網站

奧賽博物館歷史

塞納河與奧賽博物館
塞納河與奧賽博物館

奧賽博物館(Musée d’Orsay)是以鄰近的奧賽碼頭來命名,而d’Orsay這個名字正是為了紀念建造碼頭的Charles Boucher d’Orsay。

奧賽博物館的前身其實是一座火車站,也就是原本的奧賽火車站,其所在位置是巴黎市中心,有利於南來北往旅客的交通,並且為了搭配1900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,奧賽火車站在1898年開始建造,並在1900年7月14日落成啟用。

1900年的奧賽火車站
1900年的奧賽火車站

火車站大廳長138公尺、寬40公尺、高32公尺,豪華的外觀、寬敞的大廳以及現代化的設備,讓奧賽火車站在1900~1939年間,成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部的重要車站。

1939年後,由於新式的電力火車問世,火車車廂長度也不斷加長,但奧賽火車站的月台太過短小而不敷使用,也讓它的重要性逐漸下降,僅用來通往一些郊區的小城市,並在二戰期間作為寄送包裹給戰俘的聚集點,以及在戰爭結束後作為戰俘接待中心使用。

保留火車站挑高的內部空間
保留火車站挑高的內部空間

在1970年代時,奧賽火車站面臨到了要被拆除改建成飯店的命運,但在當時的法國文化事務部長 Jacques Duhamel的努力之下,讓這座建築在1973年被緊急列入法國歷史遺跡的候補名單中,最後在1978年成為法國歷史遺跡。

常能看到學生在館中素描畫畫
常能看到學生在館中素描畫畫

火車站建築物被提議改建成為一座博物館,用以作為羅浮宮的古典展品與龐畢度中心現代藝術之間的橋樑,也因此如今奧賽博物館的展品是以1848~1914年的藝術作品為主。

奧賽博物館的改建工程在1986年12月1號完工,由當時的法國總統法蘭索瓦·密特朗(François Mitterrand)舉行落成典禮,並在12月9號開放對外參觀。

奧賽博物館參觀建議

奧賽博物館共有5層樓,2023年造訪時3、4層樓正在整修無法進入,好在大多數必看的展品都集中在0(一樓)、2、5層,所以並沒有太大問題。

0層(一樓): 主要為出入口、中央通道展示著許多雕塑作品,由月台改建而成的一間間小展廳中,可是藏有許多大師的繪畫作品,包括米勒(4號展廳)、馬奈(14號展廳)

2層: 主要為雕刻作品,最知名的就是羅丹的地獄門

5層: 奧賽博物館的重中之重,梵谷、莫內、高更、雷諾瓦、馬奈的畫作都集中於此,如果是時間有限的人,記得先參觀這一層就是了。

*奧賽博物館參觀方式,建議進館後直接上到5樓,將重點的大師們畫作看完後,再回到0層及2層慢慢欣賞自己喜歡的畫家作品。

奧賽博物館必看作品整理

梵谷(5F): 梵谷自畫像、嘉舍醫師的畫像、奧維爾教堂、午睡、隆河上的星空

高更(5F): 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

莫內(5F): 盧昂大教堂、睡蓮池、

雷諾瓦(5F): 煎餅磨坊的舞會、城市之舞、鄉村之舞

馬奈: 草地上的午餐(5F)、奧林匹亞(0F 14號廳)、吹笛子的少年(0F 14號廳)

米勒: 拾穗、晚禱(0F 4號廳)

奧賽博物館參觀第5層

進入美術館後我們依照原定計畫,直接搭電梯到最上面的第5層,之後才回到第0層做參觀。

38-47號展廳:重點畫家梵谷與高更

來到第5層,建議可以從高更、梵谷畫作所在的38-47號展廳看起,其區域屬於後印象派作品區。

第五層地圖
第五層地圖

文森·梵谷(Vincent van Gogh)

世界知名的畫家梵谷,為後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之一,雖然他是荷蘭人,但他有大半的人生都在法國度過,包括巴黎、法國南部的亞爾(Arles),並在割耳事件後住進聖雷米(Saint-Rémy-de-Provence)的精神病院,最後回到巴黎近郊的奧維爾(Auvers-sur-Oise),自殺結束了他的僅僅37歲的一生。

梵谷自畫像

梵谷自畫像
梵谷自畫像

梵谷在10年間共創作了43幅的自畫像,他藉由鏡子來捕捉、觀察自己不同的細微特徵,因此自畫像也是表現出他當時的身體以及心理狀況。這幅自畫像完成於他在聖雷米精神病院的期間,並將畫作隨信寄給他的弟弟西奧·梵谷。

梵谷的臉部顯得些微憔悴且瘦弱,眼神中帶有點焦慮,儘管他在信中提到他已經感到平靜許多,但從身後漩渦狀的綠色背景,似乎表達出了其內心的動盪,帶著些許的悲傷與焦慮。

嘉舍醫師的畫像

嘉舍醫師的畫像
嘉舍醫師的畫像

嘉舍醫師(Dr. Gachet)是梵谷在奧維爾居住時期的醫生,他喜歡繪畫且認識許多印象派畫家,他在梵谷最後的生命時光,盡他一切力所能及之事,幫助梵谷克服他的痛苦。這幅畫像是1890年梵谷到達奧維爾時為他畫的畫像。

奧維爾時期畫作

奧維爾教堂
奧維爾教堂

在梵谷在最後的居住地奧維爾,創作出了許多為人所知的傑作,包括收藏於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的麥田群鴨,而奧賽博物館則收藏有奧維爾教堂以及科爾德威爾的草屋

科爾德威爾的草屋
科爾德威爾的草屋

如果你喜歡梵谷,也可以前往巴黎近郊的瓦茲河畔歐韋(d’Auvers-sur-Oise)旅遊,尋找梵谷的足跡。

午睡(The Siesta)

午睡
午睡

午睡這幅畫創作於他在聖雷米時期,主題是來自米勒的同名畫作,他在寫給他弟弟的信中提到,他利用了不同的顏色語言,將原本光與暗的印象,轉化成為黑與白。

隆河上的星空(Starry Night Over the Rhône)

隆河上的星空
隆河上的星空

隆河上的星空可說是奧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,為梵谷在1888年於亞爾所畫下的經典之作。到訪的這天畫作外借去別處展覽,不能親眼看到真跡實在有點可惜。

星空的光暗變化為梵谷提供了更多的創作靈感,包括後來知名的”星空下的咖啡座(Café Terrace at Night)”,以及”星夜(The Starry Night)”。

保羅·高更(Paul Gauguin)

高更同樣被歸類在後印象派畫家之中,與許多藝術家的命運雷同,他的作品在生前是完全不出名。

1891年高更前往法國殖民地大溪地,他原本期望能遠離西方的文明生活,並讓他重新回歸原始,但島上的西化程度遠遠超出他的預期。儘管如此,高更仍然在農村中租了一個小房子開始創作,當地的生活成為他的靈感來源,豐富的物種、鮮豔的色彩與居民生活,也逐漸成為他所使用的不同色彩。高更多數的傑作、雕刻都是在這一時期所完成。

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

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
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

這幅畫是高更在大溪地時期的經典之作,在他常描繪大溪地女人每天的單純工作。

畫中的兩個女人各自佔有自己的空間,讓畫面呈現完美的和諧感。高更利用線條強調輪廓線,色彩鮮豔而且大膽,呈現出大溪地婦女粗野且健康的美感,畫面後方則是抽象的海平面,與人物形成了和諧關係,是一幅裝飾性強烈的作品。

奧賽博物館咖啡廳Café Campana

奧賽博物館咖啡廳Café Campana
奧賽博物館咖啡廳Café Campana

看完後印象派的展區後,在移動到另一側印象派的展區時,中間一定會通過這處咖啡廳Café Campana。

這間咖啡廳是由巴西知名設計師-坎帕納兄弟(Campana brothers)所設計,靈感來自於法國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埃米爾·加萊(Emile Gallé),使用了許多橘色金屬框線、金色的吊燈、金屬牆面,以及鵝卵石狀椅背的椅子,期望打造出夢幻般的水中世界。

奧賽博物館咖啡廳Café Campana
奧賽博物館咖啡廳Café Campana

最引人注目的,莫過於在後方的奧賽博物館大鐘,不只讓室內更具設計感,更能一窺窗外迷人的巴黎空景,坐在其中用餐可說是相當享受。

看似高貴的Café Campana價錢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貴,與博物館附近的咖啡餐廳不會差太多,如果在館中逛累了,不妨可以來此休息一下,不過人潮眾多時可就必須要有點耐心等一下囉。

Information

Café Campana

菜單請參考奧賽博物館官網

營業時間: 星期二-星期日 10:45~16:45,星期四 10:45~20:45

*咖啡廳不可預約

37-29號展廳:重點畫家莫內、雷諾瓦、馬奈

看完後印象派的展區,可以順著37號展間一路看到29號展間,欣賞印象派的展區。

克洛德·莫內(Claude Monet)

莫內是19世紀法國最著名的印象派畫家之一,印象派之名便是來自於其1872年的作品《印象,日出》。

莫內的畫作通常以自然風景為主,擅長捕捉自然光線的色彩變化,他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,景色的色彩與形狀都會不斷變化,而這種變化在他的畫作中,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。

盧昂大教堂

盧昂大教堂
盧昂大教堂

盧昂大教堂是莫奈所繪製的一系列作品,這些作品都以「盧昂大教堂」為主題,完成於1892年至1894年間,全部共有30幅之多。他在這些畫作中試圖捕捉教堂在不同時間、不同天氣條件下的光線與色彩變化。

這些畫作算是莫內的一連串實驗,也展現了他對色彩、光影的敏銳觀察與表現能力。

實際走訪畫中景點:

【法國】盧昂景點(Rouen)-聖女貞德殉難地與必看哥德建築教科書

盧昂大教堂
盧昂大教堂

睡蓮池-綠色和諧

睡蓮池-綠色和諧
睡蓮池-綠色和諧

莫內晚年居住在吉維尼(Giverny),並親自設計打造了一座私人花園,其中包括了一座睡蓮池,莫內也在此創作出了相當知名的睡蓮池系列。

這幅畫作主要由綠色和藍色調所構成,呈現出一股寧靜的氛圍。莫奈藉由大量的小筆觸與點彩的技法,表現出垂柳、蓮葉、花朵在池塘中的倒影,並巧妙地運用不同色調的綠色,在水面和睡蓮上表現出反射的陽光,即使畫作中沒有天空,但整體畫面卻充滿了明亮的色彩與自然的光線感。

莫內-午餐(TheLuncheon)
莫內-午餐(TheLuncheon)

館中還藏有許多莫內較早期的作品,許多都以戶外場景與人物為主,輕柔且明亮的用色,讓人看到莫內早期仍在摸索及實驗的畫風,也造就了後來印象派的眾多技術與表現方式。

莫內-草地上的野餐(Luncheon on the Grass)
莫內-草地上的野餐(Luncheon on the Grass)

皮耶-奧古斯特·雷諾瓦(Pierre-Auguste Renoir)

雷諾瓦同樣是法國最知名的印象派畫家之一,作品中又以人物畫最為出名,他使用的場景常是日常生活中,親朋好友一起從事野餐、跳舞、划船等休閒活動。他擅長利用充滿活力且明亮的光線、飽和鮮豔的色彩,表現出甜美的畫面、悠閒的氣氛,以及豐滿明亮的臉部和手部。

在雷諾瓦的的畫作中,很少表現出苦痛或是宗教情懷,但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。他認為繪畫並不是科學性的分析光線,也不用巧心的安排布局,繪畫是單純的帶給觀賞者愉悅,並讓繪畫掛置的環境中,充滿畫家想要的感覺。

煎餅磨坊的舞會(Dance at Le moulin de la Galette)

煎餅磨坊的舞會
煎餅磨坊的舞會

這幅畫可說是雷諾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,描繪了在蒙馬特一家名叫”煎餅磨坊(Le Moulin de la Galette)”的店(如今仍存在)所舉辦的舞會,這裡是蒙馬特工人階級居民的熱門聚會場所,大家喜歡前來喝酒、享用餐點並消磨時光。

這幅畫著重在描繪年輕男女於露天場地跳舞、聊天的畫面。雷諾瓦捕捉到了陽光透過樹蔭後,照射在人們衣服與帽子上的效果,光線漫射且朦朧,呈現出斑點般的柔和亮光,營造出溫馨親切的感受,柔和的粉彩色調,則創造出和諧且充滿活力的構圖。

城市之舞(Dance in the City)與鄉村之舞(Dance in the Country)

城市之舞與鄉村之舞
城市之舞與鄉村之舞

這組以舞蹈為主題的畫作,是1883年時雷諾瓦受一位法國商人請託所繪製,但其實還有第三幅畫布吉佛之舞(Dance at Bougival)收藏於波士頓美術館。

這兩幅畫作尺寸為180 x 90 cm,基本上就是真人尺寸占滿了整幅畫作的空間。

兩幅畫展現出兩種不同環境氛圍的舞蹈,高雅且較為拘謹的城市之舞,以冷色調來表現;相對的自由且歡樂的鄉村之舞,則以鮮豔的紅色及黃色呈現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鄉村之舞的女模特兒,正是雷諾瓦的老婆Aline Charigot。

愛德華·馬奈 (Édouard Manet)

馬奈出生於法國巴黎的富裕家庭,他被認為是現代藝術發展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,也是印象派運動的先驅。

馬奈的畫風乍看之下應該屬於古典的寫實派畫風,其人物細節都相當具有真實感,但他之所以也被歸為印象派畫家,主要在於他所畫的主題,常常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,要畫戰爭就畫衝突性高的被處決的畫面,要畫野餐就畫爭議性高的對比,挑戰了傳統藝術的美感和禮儀觀念。

他創新的繪畫方式改變了 19 世紀後期的藝術世界,並對當時的許多藝術家的產生影響,這些藝術家包括上面介紹過的莫內及雷諾瓦等人。

草地上的午餐(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)

草地上的午餐
草地上的午餐

這幅畫是馬奈最著名且最具爭議的畫作之一,它創作於 1863 年,在巴黎的落選者沙龍(Salon des Refusés)首次展出便引起轟動及批判。

畫中描繪了一個裸體女人和兩個穿著整齊的男人在樹林裡野餐,裸女直視著觀者,而另外兩個男人正在交談,似乎對裸體女人的存在漠不關心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該女子的衣服,一籃水果,及一條圓麵包形成的靜物,背景中還有一女子在小溪邊。

這幅畫的主題在當時頗具爭議,因為它挑戰了傳統的藝術觀念,女性裸體在西方藝術雖然是一個常見的主題,但通常畫的是女神,而這幅畫所表現的卻是一個凡人。

由拉斐爾設計、萊蒙特的雕刻的《帕里斯的評判》
由拉斐爾設計、萊蒙特的雕刻的《帕里斯的評判》

這幅畫受到由拉斐爾設計、萊蒙特的雕刻的《帕里斯的評判》(右下角)、以及提香的《田園音樂會》所影響。

提香-田園音樂會(The Pastoral Concert )
提香-田園音樂會(The Pastoral Concert )

奧賽博物館大鐘

奧賽博物館大鐘
奧賽博物館大鐘

參觀完印象派畫區後繼續往前走,你一定不會錯過這奧賽博物館最多人來取景的地點。

最遠可看到蒙馬特聖心堂
最遠可看到蒙馬特聖心堂

從大鐘的窗戶往外拍,右側是羅浮宮,左側最遠還能看到蒙馬特的聖心堂,而最經典的當然就是站在大鐘前拍張剪影照,頗有奇異博士電影中的感覺。

大鐘與人物剪影
大鐘與人物剪影

需要注意的是現場拍照的人真的超多,捉到機會就趕快上前取景,大家都會很識相的讓每一個人拍完獨照後再交換,千萬不要不好意思在那邊舉步不前唷。

奧賽博物館第0層參觀

博物館第0層
博物館第0層

回到最下方的第0層繼續參觀,這裡除了中央階梯擺設有許多雕像作品之外,左右還有大大小小約20間的展室可以參觀,時間有限的人,真的要挑一下自己喜歡的畫家及有興趣的作品來參觀。

保存完好的車站大鐘
保存完好的車站大鐘

另外,可別忘了抬頭看看掛在入口方向的牆上,有從奧賽火車站時期所留下來的大時鐘。

精細的雕工、白底黑字的羅馬數字,配上貴氣逼人的金色,讓人不禁神遊想像當時最時尚的火車站落成時,那人來人往的輝煌時代。

法蘭索瓦·米勒(Jean-François Millet4號展覽廳)

法國畫家米勒,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。他的畫作常以描繪農村生活為主,主題多呈現農民在田地中工作或照料家畜的場景,而他的寫實手法,也讓他被認為是寫實主義藝術運動的參與者。

Millet的作品對於現實主義和巴比松畫派的發展有重大影響,其三大經典之作包括拾穗晚禱播種者,而前兩幅畫作就展示於奧賽博物館之中。

《拾穗》

米勒-《拾穗》
米勒-《拾穗》

《拾穗》可能是米勒最被眾人所認識的一幅作品,也是米勒研究觀察農民十年後所畫出的經典之作。

還記得小時候看到這幅畫時,就是覺得在表現農村生活的純樸,但長大後仔細看了畫作解釋,才發現內容並不單純。

當時階級制度分明的時代,稻田在經過收割後仍會有些許稻穗落在土地上,僅有貧窮的農民被允許撿拾。在前景中的三位女子,彎著身子用眼睛慢慢搜索著地面,而米勒將這項苦差事的三個階段”彎腰、撿拾與重新站直”放在畫面中一起表現。

遠處的草堆、麥穗、一輛車與一群忙碌收割者的豐收景象,和前景的拾穗者們產生了強烈的對比。右手邊的騎馬男子可能是一名管家,他負責監督莊園的工作,同時確保拾穗者遵守任務的規定。他的存在代表著地主,並增加了社會的距離感。

米勒僅通過簡單、素淨的繪畫,賦予這些貧窮但同樣有尊嚴的拾穗者肯定,具有象徵性的意義,畫中並沒有任何悲慘主義的暗示。

《晚禱》

米勒-《晚禱》
米勒-《晚禱》

畫中的男子與女子正在背誦《三鐘經》(Angelus,又稱為天使經),這是一部紀念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的經文。

這幅作品描述了一對農民夫婦,在遠處教堂鐘聲響起時,放下手上的工作停止挖馬鈴薯,而這些工具包括叉子、籃子、麻袋和手推車散落在他們周圍。祈禱的情景,體現出他們對命運的虔誠,一天的耕種後他們感謝上帝賜給他們勞動的恩惠,也祈求上帝保佑,同時體現出農民隨遇而安的性格。

米勒曾說這幅畫作的靈感,主要來自於小時候在田野上工作時,他的祖母總會在聽在教堂鐘聲時,要他們停下工作來做祈禱,所以這是一個童年的回憶,而不是想要讚美某些宗教感受的慾望。此外,米勒也不是一個教徒。

儘管畫布尺寸很小,但兩個農民獨自站立在空曠的平原上,讓他們產生了巨大的質量感。他們的面孔在陰影中,而光線突顯了他們的手勢和姿勢。

4號展覽室中的米勒作品
4號展覽室中的米勒作品

愛德華·馬奈 (Édouard Manet,14號展廳)

你沒看錯又是馬奈,因為在14號展廳內,還藏有兩幅馬奈重要的經典之作《奧林匹亞》以及《吹笛子的少年》。

《奧林匹亞》

馬奈-《奧林匹亞》
馬奈-《奧林匹亞》

這幅畫在1865年展出時,比上面介紹的《草地上的野餐》獲得更大的迴響及批判。這幅畫受到爾喬內《沉睡的維納斯》提香的《烏爾比諾的維納斯》,以及戈雅的《裸體的馬哈》的影響。在以往女神總是以裸女的形象出現,但畫作上總保有神性,因此被大家認定是一種藝術。

馬奈這幅畫作中的女子,從頭上插著花朵、身上的裝飾品、身後拿著捧花的女僕等,在在都顯示了她是個妓女,而且在當時1860年代,奧林匹亞在巴黎就是娼妓的代名詞。

因此大眾覺得這不僅僅是思想自由或者單純表現女性裸體的問題,而是將維納斯畫成了娼妓。保守派人士為其標上了「不道德」、「俗氣」等字樣的標籤。

儘管存在爭議,《奧林匹亞》現在仍被認為是現代藝術的傑作。它對性的坦率處理、大膽色彩的使用和扁平化的視角,都對現代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影響,尤其是印象派和後印象派。

《吹笛子的少年》

《吹笛子的少年》
《吹笛子的少年》

馬奈在造訪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(The Prado Museum)時,觀賞了一幅由維拉斯奎茲(Diego Velázquez)所畫的肖像畫Pablo de Valladolid》後所得到的啟發。在回到法國後,他畫下了在帝國衛隊中的這名年輕樂手。

這幅作品中的少年站立,雙腿分開似乎有些搖曳並吹奏著笛,。腿後的影子非常薄弱但也沒有忽略,光線主要集中在少年身上。

馬奈不僅顛覆了既定的層次表現,大膽地簡化了色彩,利用黑色凸顯了身體及樂器的造型效果,並強調了白色的粗條紋、織物的褶皺。

少年身上的顏色從上到下都很均衡,紅色褲子、黑色上衣、金色的鈕扣以及白色的背袋,不論是上衣還是下衣,人物沒有融於背景之中,而是用清晰的輪廓線與背景完整的隔離出來,背景顏色沒有明顯的方向性,讓人覺得少年似乎浮游於背景之中。

奧賽美術館
奧賽美術館

來奧賽博物館,你能欣賞到許多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作品,並沉浸在法國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畫作之中。在這裡不只能感受視覺上的饗宴、體驗到獨特的文化氛圍,更能學習到許多關於藝術的知識。無論你是個藝術愛好者或是文化探索者,都能在此度過最豐富、美好的藝術時光。

更多歐洲旅遊文章

【聖心堂蒙馬特一日遊】藝術的聖地-畫作、影集、電影場景都在這

【巴黎】龐畢度中心-巴黎3大博物館-一窺當代與現代藝術大寶庫

【巴黎】橘園美術館-沉浸於莫內的睡蓮中-橘園美術館必看、預約整理

【巴黎】聖徒禮拜堂-外國人超推的絕美彩繪玻璃窗教堂

【法國】沙特爾大教堂8大看點-絕美彩繪玻璃窗與歌德式建築

【法國】里昂自由行-16個里昂景點2天1夜行程-世界遺產城區走透透

【法國里昂】富維耶聖母院-守護里昂人的聖母奇蹟與法國世界遺產

【法國】埃特雷塔(Étretat)-必去!連莫內也著迷的北法象鼻海岸

【法國】盧昂景點(Rouen)-聖女貞德殉難地與必看哥德建築教科書

【法國】奧爾良一日遊(Orleans)-聖女貞德的奇蹟之地

【法國城堡】歐洲人超愛去!7座出國必看浪漫羅亞爾河城堡

【法國】聖米歇爾山-魔戒剛鐸王城在這裡?交通、修道院預約與住宿

【法國】聖馬洛(Saint-Malo)-海盜的榮耀之城-搶劫竟然是國家允許?

【法國】布列塔尼迪南(Dinan)-蜜月團超愛去,你不知道的中世紀小鎮

FB粉絲團: Joshua的世界旅行提案

IG: @joshuaworldtravel

Joshua Yang

留下一個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