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澎湖景點】澎湖西嶼景點自由行-半個西嶼人的輕旅行提案
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3 月 19 日
台灣最大的離島澎湖群島,因為一首外婆的澎湖灣,讓旅人們時不時就會想到澎湖旅遊放鬆,吹著海風享受豔陽與湛藍海水,近年推動觀光與花火節結合,更讓夏日到澎湖旅遊成為了不可或缺的行程。
澎湖的第二大島西嶼是老媽的故鄉,雖說小時候時常回去玩耍,但多是被帶著走,只依稀記得去過些著名的澎湖景點。長大後習慣自己計畫行程,才發現西嶼有這麼多值得造訪的景點,背後的歷史人文更是值得細細探訪。
如果你正在計畫澎湖自由行,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,將11處澎湖西嶼景點一次告訴你,輕鬆來一趟舒適的澎湖之旅。
更多澎湖旅遊文章
【澎湖海景民宿】澎湖民宿怎麼挑?7間超高評價澎湖海景住宿推薦
【澎湖景點】澎湖南寮輕旅行-南寮古厝、南寮浮球-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

西嶼鄉與漁翁島

在跨海大橋西嶼端的拱門旁,立有一尊老漁夫的銅像,向旅客訴說著被稱為漁翁島的西嶼歷史。漁翁島名稱來自”漁夫們居住的島嶼”,顯示了漁業在當時是西嶼的主要經濟產業。17世紀荷蘭人入侵澎湖後,第一次出現了VissersEyl.(漁翁島)的名稱,之後的歐洲各國也沿用此名稱呼西嶼。

個人從現代地圖觀點來看,整個西嶼與跨海大橋就像一位老漁夫拿著釣竿一般,北方小門嶼是頭,南方的內垵、外垵村為腳,被稱為漁翁島可說是相當貼切。
澎湖西嶼景點自由行
跨海大橋 → 鯨魚洞 → 二崁聚落 → 池西岩瀑 → 三石壁玄武岩 → 牛心山
→ 赤馬牛心灣石滬 → 西嶼西台古堡 → 外垵餌砲 → 三仙塔 → 漁翁島燈塔
1.跨海大橋

要進入澎湖西嶼,自然會經過隸屬於澎湖203縣道、連接白沙島與西嶼的跨海大橋。優美的白色曲線拱門,更是旅客們到澎湖旅遊的必拍景點之一,夏天豔陽高照,與後方海面及藍天白雲交織出最美的畫面。

在跨海大橋興建以前,兩島之間的交通只能以船隻往返,但此地區屬於水流湍急的吼門水道,遇到季風及冬季時期水流更是險惡,也讓政府在1965年興建了第一代跨海大橋,於1970年通車。

隨著交通運輸量上升以及多年海水侵蝕,第一代橋樑早已已不敷使用,因此在1983年政府著手改建,成為目前所看到的2代跨海大橋,於1996年完工,全長為2,600公尺,也是台灣最長的橋樑。
2.鯨魚洞

鯨魚洞位於西嶼北方的小門嶼,屬於柱狀玄武岩,經由多年海水侵蝕所形成的海蝕洞,外型就像一隻大鯨魚,因而得名鯨魚洞。另外也有鯨魚曾在此擱淺受困、或是被大鯨魚撞出這樣的形狀等有趣說法。

鯨魚洞高約7.8公尺,退潮時可下至洞內探險,聽著海浪拍打及風聲,更能感受洞外的驚滔駭浪。
*若要進洞穴探險請注意安全,特別是秋冬東北季風時期海浪相當猛烈,完全不推薦下去。

看完鯨魚洞你以為行程就結束了嗎? 建議可以沿著鯨魚洞步道往後方走,來到被稱為「滿地金沙」的台地。滿地金沙是由石英砂所構成,受到當地氣候及雨水侵蝕而成,在陽光下特別是夕陽時,石英砂會發出閃亮的玻璃光澤,是小門嶼相當特別的景觀。

由於終年海風吹拂及地質影響,台地上並沒有甚麼高大的植物,也造就了這一望無際的美麗景色,帶有點荒涼卻又讓人感到開闊。

回程途中往左手邊看,可以望見澎湖特有的景觀「菜宅」,也就是給菜住的家。由於澎湖秋冬的東北季風相當強勁,植物難以生存,當地居民就地取材使用珊瑚礁(咾咕石)或玄武岩堆砌出牆面,以保護作物的生長。通常北牆最高約160-250公分,東西牆次之為150-180公分,南面牆最低僅有100公分以下。小門地區的菜宅較為集中,從上方看可以欣賞到整齊且像是蜂巢般的景觀,經過時可別錯過囉。

回到停車場旁的小門沙灘,砂質細緻乾淨,海象也相當平穩,下午在此欣賞風景喝杯咖啡,或是下去踏踏浪也是相當愜意。
3.二崁聚落

二崁聚落位於西嶼鄉的中間位置,池東村以北、竹灣村以南,是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,全村大多數姓陳。二崁聚落以三、四條風情十足的狹窄道路構成,建築為1890-1910年間所建成的古厝,多為典型的澎湖建築,現今仍存有50戶左右,其中的二崁陳宅更是其中著名的大戶,也是整個二崁的重心。

二崁聚落的民宅建築主要以柵欄的方式排列,整體村莊方向與南北向略呈45°,為座西北面朝東南方的格局,用以抵抗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氣候,而位於南端的二崁陳宅則為相反格局,可能與風水上的考量及擴張聚落空間的理念有關。

二崁陳宅是1910年由來台發展有成的陳家子弟陳嶺、陳邦兩兄弟所興建,面寬12.1公尺,縱深30.7公尺,屬於狹長型配置的「日」型封閉格局。佔地百餘坪,有門廳、正廳與後堂等三進依序抬高,並以澎湖當地的咾咕石、玄武岩做為牆身,支撐屋頂結構。在西元1988年列為第三級古蹟。

由於人口外移,二崁聚落中也利用這些閒置的古宅,打造出展現一座座屬於二崁村的博物館。例如「二崁社區博物館」,展示了二崁百年來的文化歷史,先民的生活文物、器具;「二崁童玩館」則利用原本的牛棚、豬舍、堆肥空間,讓旅客體驗童玩的製作及展覽,回味童年的美好時光。

二崁聚落保存區在2001成為了傳統聚落特定區,並在澎湖縣歷史建築票選中,被選為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,也是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。路過時可別錯過了這極具歷史意義的美麗村落唷。
4.池西岩瀑

池西岩瀑並非是新的景點,原本的看點是帶點彎曲、連綿好幾公尺的的玄武岩柱群。近年來在IG上有人分享退潮時,站在前方廢棄魚塭與玄武岩的美照,讓池西岩瀑再一次成為遊客到澎湖必去景點清單之一。

到訪時由於是東北季風強勁的秋冬季,一旁拍打的浪花相當高,且發出令人恐懼的巨響,因此只在岸邊拍拍照,卻也讓人覺得單純的廢棄魚塭,搭配上灰濛的天氣別有一番風味。

雖然不能下海,但上山還是可以的,非常建議從旁邊小路走到玄武岩柱平台上,擁有俯瞰廢棄魚塭及海面的絕佳視野,與鎮守於此的小獅子像,意外形成不錯的特別景致。
5.三石壁玄武岩

一般到西嶼說要看玄武岩柱,大多數人會想到池東大菓葉玄武岩柱群,也算是到澎湖必遊景點之一,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大菓葉玄武岩旁,有條小路可以通往內側,也是當地人推薦的澎湖私房景點三石壁玄武岩。

從地圖上來看,其實三石壁玄武岩就在大菓葉的內側。你可以從203縣道轉入後,從西嶼郵局旁的小路進來,由於後方路況較不好,建議可以把機車停在T字路口走進去會比較方便。

從小路往下走到盡頭,正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時,才在草堆後方發現了三石壁玄武岩,也難怪被稱為澎湖秘境景點。

三石壁玄武岩共有兩個區域,前方各有一片凹地終年積水,由於較少遊客前往,到訪時一個人也沒有,也讓此處多了一份寧靜且神祕的氛圍。

從玄武岩下方的白色痕跡可以推測,如果在雨量豐沛的時節,水池的高度會更加高漲,若遇上藍天白雲的好天氣,相信能拍出相當美麗的倒影畫面。

三石壁的玄武岩究竟有多高大? 以真人比例測量來看,大概有3~4層樓的高度,如此綿延數十公尺的巨大玄武岩壁,也只有你親自站在此處,才能感受到其巨大的魄力。

由海底噴發的火山熔岩,遇海水後快速冷卻而成的玄武岩,除了節理分明之外,筆直且規則的六角形岩柱,近距離從下方抬頭仰望,更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不可思議。
6.牛心山

牛心山位於赤馬村海濱道路澎5縣道的途中,因從遠處觀看外型像是牛心而得名,是澎湖古八景之一。牛心山原為與西嶼分離的玄武岩方山,經過長年海水將沙石堆積而形成了陸連島。

牛心山可分為兩個部分,山頂是裸露的玄武岩,而下方至山腳則被銀合歡與雜草覆蓋,夏天時更有天人菊會在此綻放,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之下,顯得相當雄偉且具有魄力。

牛心山旁的海水域中也藏有兩處石滬,從石滬往牛心山方向取景也是相當推薦的澎湖私房美景之一。
7.赤馬牛心灣石滬

說到澎湖石滬,七美的雙心石滬可說是最知名的代表,但其實在西嶼及澎湖本島,也有許多出色且形狀完整的石滬,而且你可以走到石滬上方,更貼近的欣賞這先民留下的捕魚智慧,牛心灣石滬便是其一。

牛心灣石滬就位於上面介紹的牛心山旁海域,共有兩座石滬,較外面的稱為外滬,結構已經崩毀僅看得出形狀;靠內的被稱為牛心灣內滬,石滬結構仍保持良好。

石滬的捕魚法主要是利用潮差的特性,在滿潮時讓魚群不自覺的游進石滬區域,退潮時由於海面低於石滬的牆面,魚群也就只能在石滬內的區域不斷洄游,漁民也就趁此時前來捕捉魚獲。

牛心灣石滬擁有單「滬房」,也就是中央心形的結構,而知名的七美雙心石滬屬於雙滬房型。從滬房左右延伸出來的石堤被稱為「伸腳」,長度越長則將魚群集中的範圍就越廣,並且能利用魚類洄游的特性,將魚群順著水流引進滬房捕捉。

沿著伸腳慢慢走向中心滬房,可以看到這被稱為「滬門」的開口處,且開口必定會朝向當地退潮的水流方向。如此特別的設計,除了在退潮時會產生水壓將魚群導入滬房之中,還可以讓已經進入滬房的魚群受到潮流的壓制,無法輕易游出。

在滬房上走一圈,除了可以欣賞這先民智慧所打造的工藝結構,觀察水中生物,還相當的有澎湖在地風情。
需注意的是,石滬是由珊瑚礁岩及玄武岩打造,上方還有附著許多貝類,行走時建議不要穿著拖鞋,並且在石頭稍微風乾一點後再上去,免得跌倒受傷。

如果對石滬有興趣,歡迎參考澎湖石滬資訊平台,對於石滬的種種知識及地點,有詳盡的解說。
8.西嶼西台古堡

西嶼西台古堡位於外垵村,由於是臨海的高地視野良好,在明鄭時代末期就已設置砲台,而如今的砲台則為中法戰爭後由劉銘傳派人改建,並於1889年完工,如今已列為國定古蹟。

西台古堡占地約8公頃,入口處為雙拱門結構,前方拱門上的「西嶼西台」為李鴻章親提。砲台內部隧道四通八達,設有指揮所、儲彈室,兩側的磚砌房間為官兵的起居室,一旦發生戰事,官兵便可在隧道內通行往來,抵禦來犯敵人。
Information
地址: 西嶼鄉外垵村西嶼西台
營業時間: 8:00-16:30
票價: 平日全票25元,半票15元(學生、軍警)。假日全票30元,半票15元。
9.外垵餌砲

外垵餌砲也稱為西台餌砲,位於通往西嶼燈塔的澎6縣道途中。據傳是日軍在二戰時期為了欺騙美軍對其轟炸,以保護真實的主要軍事設施,而以水泥材料仿造當時的砲塔建成,因而被稱為外垵餌砲。

但根據新一輪的歷史學家研究,原本在一戰後的1921年,日軍要在此興建外垵社砲臺及猪母水社砲臺,卻遇上1922年由美國主導的《華盛頓海軍條約》,制約各國日漸高漲的海洋軍備競賽。根據條約內容,各國海軍基地不可再增建設備,但可以維修替換舊有設備,也讓原本的兩座砲臺工程停擺,日本急忙以水泥製造了這座假砲台,為的是提報為舊有設備,等待日後以維修替換的名目更改為真砲臺。

外垵餌砲旁的高地是一片遼闊的草原,一望無際且能望見後方的海洋,帶有一股滄桑又寧靜的氛圍,天氣好時在此吹風放空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10.外垵三仙塔

在外垵餌砲旁的三仙塔,可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澎湖私房景點,絕佳的高地位置,是俯瞰外垵漁港與海面的最佳場所。

沿著澎6縣道繼續往西嶼燈塔方向途中,會有一條被雜草掩蔽的水泥道路,不仔細查看還真的會錯過一個美好景點。

機車從水泥道路走到底,就會來到高地的懸崖邊,雖然還沒到三仙塔,但從這裡已經是眺望外垵漁港的絕佳位置。有人說這像極了希臘的聖托里尼,但我覺得這就是屬於澎湖外垵漁港特有的漁村風情。

沿著崖邊往右走就可以通往三仙塔。這裡屬於西三仙塔,興建時間已不可考,而建造原因在於外垵村以漁業為生,男性出海常遭遇海難,也讓此地男性壽命較女性短。村民認為這與外垵東邊山頭(男左)短於西邊山頭(女右),經溫府王爺指示,在東邊山頭建了東西走向的三仙塔,以象徵東山脈可綿延至海上,延長男性壽命,並在此處的西山頭建南北走向的三仙塔,以縮短女性壽命,讓夫妻能夠白頭偕老。

來到三仙塔適合放慢腳步邊欣賞邊拍照,坐在石頭上放空看海,喝杯飲料咖啡,享受屬於澎湖的愜意休閒時光。
11.漁翁島燈塔(西嶼燈塔)

漁翁島燈塔位於外垵村西側的高地岬角處,由於崖邊一旁就是澎湖六大急流水域的「西流」,此岬角更是台灣嶼廈門間,船舶航道的重要標示點,因此在1778年由清朝政府派人在此建立了西嶼燈塔。

由於當時的西嶼燈塔火光不足,在各國要求下於1874年聘請英國工程師DAVID M.HENDERSON仿造西式燈塔,改建成為圓形的鑄鐵燈塔,並將外觀漆成白色,在入口處的門楣上更有「DAVID M.HENDERSON 1874」的題字。 燈塔於1875年完工,且備有三門霧砲(起霧時發射砲聲提醒來往船隻),並正式命名為漁翁島燈塔。

漁翁島燈塔在1915年時,將所有園區的圍牆、建築都漆成白色,也因此在湛藍的大海與一旁的綠色草原之中,顯得更加醒目易見。漁翁島燈塔已被列為國定古蹟,目前是可免費入內參觀,但入口前方還是有軍事通訊設備區域,來訪時記得別亂闖走錯門唷。
Information
地址: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195號
票價: 免費
營業時間: 9:00~18:00 (4/1~10/31),9:00~17:00 (11/1~3/31)
公休日: 星期一

到澎湖旅遊時,大多數人會習慣花一天,快速的從馬公一路殺到漁翁島燈塔,但這中間還有許多能慢慢走訪的歷史人文景點,如果時間允許,在遊客較少的西嶼住宿一晚,相信會是體驗澎湖風情不錯的選擇。
更多台灣旅遊文章
【澎湖海景民宿】澎湖民宿怎麼挑?7間超高評價澎湖海景住宿推薦
【澎湖景點】澎湖南寮輕旅行-南寮古厝、南寮浮球-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
【台東旅遊景點】來去台東放個假-9個台東山線景點實地走訪推薦
【高雄景點】茂林風景區一日遊-龍頭山小長城步道、多納高吊橋與多納部落
FB粉絲團: Joshua的世界旅行提案
- 【岡山】吉備津神社、吉備津彥神社-兩大桃太郎神社半日遊 - 30 11 月, 2023
- 【日本網卡推薦】DJB暢日卡PLUS評價日本實測-網速快、開卡超方便 - 21 11 月, 2023
- 【法國】凱瑟斯貝格(Kaysersberg)半日遊-法國人最喜歡的村莊與聖誕市集 - 13 10 月, 2023

